色差是紗線染色加工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想要管控紗線色茶,就可以使用色差儀來進行測量。本文就給大家帶來紗線色差原因分析以及檢測方法,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看看吧!

紗線色差產生的主要原因:
1、色料質量,色紡紗生產用染色原料存在包差、色花、混批或生產過程中途換批情況時,車間沒有預控和處理;
2、合料工序未能嚴格按照訂單投料單色料批次、比例、數量執行投料,存在色料數量、批次差異和計量工具準確性差等異常;
3、針對顏色深淺不同的訂單,其合料操作方式不合理,導致混料不均勻;
4、相近顏色的訂單,半制品存放區域、標識、膠圈等區分不清晰,導致梳棉拉錯棉卷、并條或粗紗上錯條子;
5、訂單回花、回條在回用時標識不清,回盤使用時未能按照規范回盤分點操作要求執行;
6、訂單上線機臺改紡時,機臺清潔不徹底,存在無清潔操作下的品種進行交叉生產,導致半制品混亂;
7、半制品管制器具使用不能明確區分開,尤其在熟條條筒膠圈、粗紗管的使用方面,易存在漏條、錯條、落地紗等造成錯號異常;
8、采用條混工藝的訂單,預并條定量控制較差,定量波動大,在條混后直接導致顏色差異的產生;
9、因訂單顏色調整需要增加主、搭條操作時,存在主、搭條使用錯、混亂等情況,導致后道半制品顏色差異;
10、成紗管制器具使用較為混亂,信息傳遞不到位,在相近色品種、同品種不同紗號、同品種不同批次等訂單生產時,易出現錯號、錯批、錯品種等異常產生,導致紗線顏色差異;
11、細紗機臺的落后紗錠未能及時維護時易產生強捻、弱捻紗,織布后會導致布面顏色差異;
12、絡筒紗線上蠟裝置異常導致上蠟不穩定、不均勻,織布后布面存在顏色差異;
13、相近色品種筒紗存放的區域、標識區分不夠明確,包裝時無檢查,導致裝紗錯號。
紗線色差怎么看?
紗線色差檢測常用方法就是目視觀察。不同光源條件下,觀察同一物品的外觀顏色都會存在差異,紗線生產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黃白兩色的色差情況,而在不同的光源條件下,由于光譜分布上的差異,就很難分辨出紗線色差程度。為了準確的評定紗線色差,就需要統一目視觀察時的光源條件。因此就可以使用標準光源箱來進程紗線色差。檢測步驟如下:
1、連接對色燈箱電源,確保電源電壓保持穩定狀態,然后通過對色燈箱控制面板,打開電源開關。
2、切換指定對色光源,若驗貨商沒有指定光源,那么通常情況下就會選擇D65。
3、調整紗線試樣和標樣的位置,放入燈箱底部的中間位置,讓燈箱內光源可以均勻的照射在對色樣品上,以減小燈箱外光源環境的干擾。
4、觀察角度以90度光源,45度視線為宜。可根據被測物品形狀調整適當角度,達到檢測最佳效果,光源從垂直入射到被檢測物品上,觀察者從45度觀察。
紗線色差檢測方法:
雖然目視觀察法評定紗線色差快速、直觀,不過由于評價結果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取決于觀察者的主觀判斷,因此為了更加準確客觀的評定紗線色差程度,以便后續的色差分析和數據交流,就需要使用色差儀或分光測色儀進行測量。
分光光度計測量顏色表面對可見光譜各波長光的反射率。將可見光譜的光以一定步距(5nm、10nm、20nm)照射顏色表面,然后逐點測量反射率。將各波長光的反射率值與各波長之間關系描點可獲得被測顏色表面的分光光度曲線,也可將測得值轉換成其他表色系統值,每一條分光光度曲線唯一地表達一種顏色。
色度計則是通過對被測顏色表面直接測量獲得與顏色三刺激值X、Y、Z成比例的視覺響應,經過換算得出被測顏色的X、Y、Z值,也可將這些值轉換成其他勻色空間的顏色參數。
用戶按照色差儀或分光測色儀使用說明書,分別對紗線目標樣(標樣)與待測樣(試樣)進行測量,就可以評定產品的色差情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