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評價顏色的三個要素就是色相、明度和彩度,通過這三個屬性就有便于我們準確地記憶和再現顏色。那么在使用色差儀進行顏色檢測過程中,如何測量色相和彩度呢?

色差儀色相和彩度表示什么?
色彩有三個基本屬性——色相、明度和彩度,知道了這三個屬性,我們就可以評價任何一種顏色。
色相,顧名思義就是“色彩的相貌”,也就是一種顏色區別于另外一種顏色的特征,它集中反映了色與色之間的差別所在。色彩的名字——紅、黃、藍等就是對色相的稱呼,其中紅、橙、黃、綠、藍、紫是幾個基本的色相。紅色中加入黃色,就變成橙色,黃色中加入綠色,就變成黃綠色。通過不同色相的原料就可以配置不同的色彩。
黃色、淡黃色、土黃色同屬于黃色相,但是深淺不一,顏色的深淺在色彩研究中有個專業的名字,叫做“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以無彩色為標準來進行測量,高明度為白色,低明度是黑色,其間是灰色。在同一色相里,比如淺黃、檸檬黃,這些顏色都可以通過在黃色中添加白色來調配,白色加的越多,顏色越亮眼,也就是說它的明度越高;相反,在其中加入黑色,黃色就會變成土黃,加的越多顏色越暗。
色彩的第三個屬性叫做“彩度”,是指色彩所具有的鮮艷度。如果一種色彩的鮮艷程度很高,那么它就越接近“純色”。黑色、白色是非常神奇的顏色,他們不僅可以改變色相、明度,改變彩度對它們來說也是小菜一碟,但黑白色自身沒有“彩度”一說。
色差儀色度學中色相和主波長之間的關系之間是對應,會隨著光照的改變而發生改變,顏色主波長會隨著光照強度的不同發生顏色位移情況。只有黃、綠、藍三個主波長恒定不變,稱之為恒定不變顏色點。通常我們所說的色相就是在正常光照(標準光源)下的顏色點。
色差儀檢測和研發過程中物體的明度感知屬性使用反射率或透射率來表示的。決定物體明度的反射或透射光的能量取決于兩個量:物體表面的照度和物體表面的平整情況。物體表面的照度與入射光的強度有關;物體表面是否光潔將直接決定反射光線角度,對于消色物體來說。由于對入射光線進行等比例的非選擇吸收和反(透)射。因此,消色物體無色相之分,只有反(透)射率大小的區別,即明度的區別。
色差儀色相和彩度測量方法:
想要準確地評定色相和彩度,就要按照色差儀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
1、取下鏡頭保護蓋
這其實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操作,不過很多剛拿到色差儀的用戶,對色差儀完全不了解,保護蓋都沒有取下來,就急于操作。
2、打開色差儀的電源開關
這是一個正常的開機步驟,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要連接好線路,打開穩壓器,保持電源穩定,并預熱一下。
3、黑白版校正
點擊“白板校正”,顯示界面會提醒你把白板,使儀器的測量端口與白板的白板箱,確保白板與測量孔徑,點擊“確認”或按“測量”的白板;注意,白板上的數字對應于儀器。點擊“黑板校準”,顯示界面提示將黑色圓柱放置,將儀器測量口對準黑色圓柱,點擊“確認”或按“測量”即可校正黑板。此時,黑白校正就完成了。
4、測量和定位
該儀器可通過在測量端口對十字形進行目測定位。通過觀察被測樣品的十字對準度和被測樣品的位置,通過移動測量孔來調整位置,就可以實現對中。
5、通過△E、△L、△a、△b等數據來判斷色差的大小以及偏色情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