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色儀器的幾何結構不同,測量色樣的顏色結果也會有所差異。很多用戶對測色儀幾何結構對顏色測量結果的影響還不了解,本文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測色儀幾何結構及原理:
0°/45°測量結構是以被測樣品表面的法線為基準,光源在0°位置,接收器在法線呈45°位置。光源垂直于物體表面入射,鏡面反射光與入射光重疊逆向返回;散射光中45°位置的散射光波被接收器接受。所以,0°/45°測量結構儀器測量的是特定角度的物體散射光。為了減少樣品表面的不均勻性反射對測量穩定性的影響,一般會有多個接收器在45°位置環形排列。0°/45°測量結構儀器主要應用于光澤不強并且有較好的漫反射性能,單個角度即可反映涂層顏色特性顏色物體。0°/45°結構的儀器結構簡單,價格經濟,便于維護。
積分球是一個內壁涂有白色漫反射材料(漫反射系數接近于1,常用的是氧化鎂或硫酸鋇)的空腔球體,內壁是良好的球面(要求與理想球面的偏差應不大于內徑的0.2%)。氧化鎂涂層在可見光譜范圍內的光譜反射比都在99%以上,這樣,進入積分球的光經過內壁涂層多次反射,在內壁上形成均勻照度。
當積分球用于顏色測量儀器時,球體會有多個開孔。具體包括光孔,用于光源進入球體;測量孔,與被測物體緊密接觸;接收器孔,在測量孔對面,一般與被測樣品表面的法線呈8°夾角,用于采集物體的反射光;鏡面反射孔,位于與接收器孔相對于法線對稱的地方,這個孔可以關閉和打開,并放置光吸收阱,用來控制鏡面反射光的采集與排除。
在顏色測量中,樣品表面的物理狀況會影響光的傳播,當表面比較光滑時,樣品光澤較高,鏡面反射光會比較強,散射會比較弱;當表面比較粗糙時,樣品光澤較低,鏡面反射光會比較弱,散射會比較強。對于相同材質的樣品,若只是光澤差異,在包含鏡面反射狀態下測量結果應該是一致的,這時其反映的材質本身的顏色,稱之為真實色;但在排除鏡面反射狀態下,樣品間的差異會比較大,數據反映的是材質和表面物理狀況的綜合變化,稱之為表觀色。因此,積分球儀器在涂料行業,以及紡織、塑料、紙張等行業廣泛應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