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定量的描述人眼看到的色彩,就可以通過色差儀來進行檢測。本文就給大家帶來色差儀對顏色定量描述的應用,感興趣的用戶不妨來看看吧!

顏色定量描述方法:
從視覺的觀點來描述自然界景物的顏色時,可用白、灰、黑、紅、橙、黃、綠、藍、紫等顏色名稱來表示。但是,即使顏色辨別能力正常的人對顏色的判斷也不完全相同。有的人認為完全相同的兩種顏色,若換成另一個人判斷,就可能會認為有些不同。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顏色在工程技術方面得到廣泛應用,為了準確的規定顏色,就必須建立定量地表色系統。所謂表色系統,就是使用規定的符號,按一系列規定和定義表示顏色的系統,亦稱為色度系統。
1、CIE標準色度系統
以光的等色實驗結果為依據,由進入人眼能引起有彩色或無彩色感覺的可見輻射表示的體系,即以色采集表示的體系,國際照明委員會(CIE)1931標準色度學系統就是這種體系的代表。
2、孟塞爾表色系統
孟塞爾表色系統是建立在對表面顏色直接評價的基礎上,用構成等感覺指標的顏色圖冊表示的體系。孟塞爾于1905年創立了采用顏色立體模型表示顏色的方法。它是一個三維類似球體的空間模型,把物體各種表面色的三種基本屬性色相、明度、彩度全部表示出來。以顏色的視覺特性來制定顏色分類和標定系統,以按目視色彩感覺等間隔的方式,將各種表面色的特征表示出來。在孟塞爾顏色立體模型里,中央軸代表無彩色(中性色)的明度等級,理想白色為10,理想黑色為0,共有視知覺上等距離的11個等級。在實際應用中只用明度值1~9。
色差儀對顏色的定量描述:
在顏色測量過程中,除了采用數據來表達某物體色的性質,在很多情況下還會涉及到兩個及兩個以上物體色的顏色比較。當在適當的光源和觀察幾何條件下觀察時,如果兩種樣品有相同的三刺激值,對適當的標準觀察者來講它們是一種理想的匹配;相反若任何三刺激值不同則它們不匹配,并且整個差異將最大限度地近似于它們之間能感覺出的差異。一般研究的色差都不太大。在染整工業上染樣與標樣之間的差異,染色牢度評比中褪色后的差異等都屬于小色差,AATCC測試方法中涉及的色差問題多達30項,說明了評定最小可感覺到色差至顯著色差在實際中均有重要意義。
對于色差的定量,以顏色三刺激值X、Y、Z確定的色度坐標在歐幾里德色立體中很容易完成,其差異是勾股定理應用在三維立體中樣品與標樣之間的間距。不過通過這種方法計算的量值ΔE有時與感覺上的色差會存在差異。為了解決色差定量的問題,1936~1976年有不少于20種色差公式演變產生。
解決色差的定量問題,要求能顯示可感覺到的樣品對顏色差異的數量,用單一的色差表示稱為總色差,因為它可能是由色相、飽和度和明度三種屬性的單一或綜合屬性造成的。而他們的x、y、Y值是用數值變化或有均勻的色立體產生,或者其他方法得到的ΔE值,著色解決這一問題分兩步,即相等地應用立體色光確定飽和度差異的數據,和用相等的空間表面色確定飽和度和明度的數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