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紅毛亮”是豬健康的外表特征。相對來說,膚色與毛況較好的豬往往具有更高的經濟價值。那么,你知道豬皮膚的顏色嗎?本文主要介紹了豬皮膚顏色的影響因素和測量方法。
?
一、豬皮膚顏色的影響因素
1. 能量與蛋白質水平
能量和蛋白質水平低,則無法滿足豬的營養(yǎng)需要,特別是遭遇冷應激后,豬會產生本能反應,皮膚和皮下的毛細血管收縮,血紅蛋白的合成能力下降,出現(xiàn)多長毛的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為毛長不光亮、膚色差。
2. 脂肪
豬體內的脂肪主要起到氧化供能的作用,多余的部分會蓄積在體內。此外,脂肪還是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如果含量過少,回影響營養(yǎng)吸收,導致皮毛生長不良。色澤較差。
3.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無氮浸出物和粗纖維,前者是熱量的主要來源,后者產生飽腹感的同時幫助消化和吸收。如果碳水化合物含量過少,會消化體內的糖原、脂肪、蛋白質等,豬會變瘦,皮膚不紅毛不亮。
4. 維生素
維生素整體或個別水平的降低和缺乏會直接影響皮毛的外觀顏色。如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皮毛生長不良、上皮組織干燥和過分角質化等癥狀。
此外,硫、鐵、銅、鋅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對豬的皮膚顏色也有重要影響,如缺鐵會引發(fā)貧血,導致皮膚蒼白。
?
二、豬皮膚顏色的測量方法
在實際操作中,檢測豬皮膚顏色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是目視觀察法,主要依據人的主觀經驗對豬皮膚的顏色進行目視觀察;二是化學檢測法,通過化學實驗的方法,檢測豬皮膚各種元素的含量,從而判斷其顏色;三是儀器觀察法,借助專業(yè)的顏色檢測儀器進行觀察。
目視觀察法主要優(yōu)點在于觀察過程相對簡單,但是觀察結果容易受到人的主觀經驗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化學檢測法適合精密的科學研究,過程相對繁瑣,需要的條件和成本比較高;儀器觀察法,綜合了前兩種方法的優(yōu)點,操作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又可以得出準確的顏色數(shù)據,比較常見。所采用的儀器包括色差寶、色差儀、分光測色儀等,不同的儀器類型適合不同的使用需求,可以結合具體的使用情況采用合適的儀器。簡單來說,攜帶方便選色差寶,測量精度要求高選分光測色儀、反之,選色差儀。如:監(jiān)測豬的健康狀況,可以選用色差寶,口袋大小的體積,方便攜帶,可以隨時進行測量,測量結果也比較精準。
?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