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品在生產的過程中,由于水墨平衡、印刷壓力、印刷速度、干燥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就很容易造成批次之間在顏色上存在差異,為了保證印刷的顏色品質,管控印刷質量,就可以使用色差儀進行檢測。本文介紹了色差儀在印刷色差管控中的應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印刷色差產生的原因:
影響印刷色差的因素有很多,可從水墨平衡,印刷壓力,印刷速度,干燥時間方面去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1)墨層厚度及水墨平衡
印刷過程中對油墨色相的控制主要是通過控制墨層的厚度來實現。在墨層厚度變化0.1um左右時就會引起△E=1.5~4.5NBS的色差,顯然這一影響是很大的。用水量大小的原則為不上臟的情況下,采用盡可能小的供水量。
(2)印刷壓力
當印刷壓力不足時,油墨的轉移不充分,不適宜印刷;當印刷壓力過大時,由于印版上的油墨向圖文以外的空白部分鋪展,油墨轉移率非但得不到提高,而且還帶來其他弊病,同樣不適宜印刷。
(3)印刷速度
印刷速度的增加,會使印刷面間的接觸時間變短,網點發虛,油墨轉移率降低,印刷質量下降。要求在一定印刷壓力下,控制好印刷速度,以獲得穩定的墨層厚度。
(4)干濕密度差
由于墨層干燥前后密度值不同,印刷圖像呈現的色調也不同。剛印出的印品,油墨尚處于濕態,與干態時有一個差值。故一般印刷樣張的墨色稍比標準樣張深,但究竟深多少要采用數據化控制,在打樣時,測定剛印下來的各色密度值,在印刷時,參照這些密度值來印刷,就能使兩者的墨色接近一致。
色差儀在印刷色差管控中的應用:
為了檢測印刷的色差問題,大多數印刷企業依然采用的是人工肉眼識別的方法,由于光源條件的限制,就很容易導致印刷品的顏色評定出現偏差。對于印刷品色差要求更為嚴格的企業,就會利用色差儀來進行評定。色差儀可以將印刷品的顏色差異,用數值的方式表示出來,通過ΔL、Δa、Δb、ΔE,用戶就可以直觀的判斷出印刷品的偏色情況以及整體的色差范圍。并且很多色差儀產品內部配置多種標準光源,只需要按照用戶的要求,設定指定的光源條件,就可以測量該光源下,印刷品樣品與標樣之間的顏色偏差情況。其測量步驟如下:
1.樣品準備
在測試之前首先就選擇合適的樣品,如果樣品表面有明顯的污漬、劃痕等,就會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并且由于色差儀測量孔會多次接觸樣品,未經處理的樣品表面污漬就會污染色差儀測量口徑。
2.色差儀校準
高精度的色差儀產品一般都具備自動校正功能。只有通過校正的色差儀才可以用于測量,如果未經校正,那么測試結果很可能出現較大的偏差。
3.開始測量
我們把準備好的測試樣品進行標記,例如:標準樣品標為A,被測量的產品標為B,然后開始測量二者的色差。將樣品放置在儀器測量口處,記住要堵住測量口,使其不漏光即可,最后按下測量鍵進行取樣!
4.結果比對分析
測得兩個樣品之間的色差數值,然后對比色差標準進行分析,測結果也可以作為后期生產工藝調整的依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