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是產品涂裝后給予人的第一印象。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對于顏色有不同的愛好,而不同的產品則對于顏色有不同的要求。一些要求裝飾性高的產品除了需要涂層顏色符合人們的欣賞習慣外,還需要在其使用過程中變色性小,因此,顏色及色差測定是涂層性能測試的重要項目之一。本文介紹了涂層色差影響因素及測量方法。

涂層色差影響因素:
1.涂層厚度
涂層厚薄與塑料件應用環境息息相關。工藝品、內飾著色件大多數涂層極薄,而外飾件不僅要求耐光且裝飾性要求也十分苛刻,所以外飾件涂層往往較厚,但一般與金屬涂層相比還是薄很多,為此底材的顏色、涂料因厚度改變而產生的光澤改變等因素在涂料調色乃至于涂裝過程中必須考慮充分。
2.溶劑揮發速率
溶劑的揮發影響涂層的表面流平、光澤、顏填料的定向排列,進而影響顏色的色相。
3.溶劑的親水性
在高濕度環境下,如果涉及到溫度劇烈變化,在溶劑揮發過程中,涂層表面因溶劑揮發而出現溫差,導致涂層表面富集薄層水霧,造成涂層發白而產生色差。
4.涂層的均勻性
不同顏料因調配對顏色飽和度的影響程度不同;相同顏色因不同的施工方式、不同的操作習慣等因素易在同一塊板材表面產生色斑、不同板材之間的厚薄差異等色彩深淺,這些因素產生的色差只能依靠操作程序或熟練程度來克服。
5.顏料分散程度
同樣的顏料因分散后粒子分散粒徑的大小不同而導致色相發生改變;不同的顏料因分散后色母的相容性不同而影響著色性能;顏料因分散穩定性在貯存過程中產生絮凝等因素均易導致前后不同階段底材涂裝顏色的穩定性發生改變。
6.施工參數
施工過程中涂料的有效分、施工環境下溫濕度、施工習慣與施工方式會影響涂層的厚薄與均勻程度,進而產生色差。
涂層色差測量方法:
目前,涂層顏色測定通常采用目測法,一般是將試樣與標準樣品在相同的條件下分別在馬口鐵板上制備漆膜,待漆膜實干后,將兩板重疊1/4面積,在天然散射光線下檢查,眼睛與樣板距離(30~35)cm,約成120°~140°角,根據產品標準檢查顏色,若試樣與標準樣顏色無顯著差別,即認為符合技術允許范圍,此外,也可以將試樣制板后,與標準色卡進行比較,標準色卡可由生產或使用部門確定,國家標準(GB3181-82《漆膜顏色標準樣本》中確定了目前生產和使用較普遍的51種顏色的標準色卡。
測試時,將待試樣板與色差板并列放置,并使相應的邊互相接觸或重疊一定的面積,眼睛與其相距約500mm,觀察視線與樣板表面接近垂直,待試樣板的顏色若在色差板之間或與其中一塊色差板等色,即認為符合色差范圍。
雖然一般用目測法可以區分涂層顏色的差別,但這只是一個定性的方法,并且由于受到色彩記憶能力和自然條件等因素的限制,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人為的誤差。此外,在一些情況下,用目測法來確定顏色的差別是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的。如涂料新產品的研制,有時就需要測試涂層在大氣中的保色性,而這就需要測試涂層顏色的變化程度,又如在一些高級轎車的修補涂裝中,為了使修補漆的顏色與原來的顏色保持一致,僅用定性的測試也是不行的。因此可采用光電色差儀對涂層顏色進行定量測定,把人們對顏色的感覺用數字表達出來。國際上最為通用的顏色測定系統是國際照度委員會所頒布的C、I、E坐標系統,即測定三元刺激值x、y、z。由于所有的顏色都可以由紅、綠和藍光來合成,三元刺激值的原理即是根據人的眼神經對紅、綠、藍三個顏色所引起的刺激量的不同來計算的。因此在色差儀中,在固定的光源下,分別測試對比樣板與試驗樣板的三元刺激值,以紅濾色片測得的反射率為x值;以綠濾色片測得的反射率為y值,以藍濾色片測得的反射率為z值,然后通過公式計算,依次將反射率讀數轉換成色標值,或者通過一個能進行自動計算的儀器直接讀出色標值。由這些代表對比樣板和試驗樣板間色標差的顏色值差,計算出色差的大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