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目前相關標準里對中藥材炮制過程及質量標準有關性狀內容一直沿用形、色、氣、味等性狀描述,主要是靠技術人員依據經驗掌握和感官判定,其結果缺乏客觀性和穩定性。為了克服了檳榔顏色、形狀不均一等問題,保持測量數據的穩定性,就可以使用色差儀。

檳榔是棕櫚科植物棕榔的干燥成熟種子,可殺蟲消積、行氣行水,用于食積腹脹、緣蟲、姜片蟲、血吸蟲、痢疾等。現代對檳榔炮制除粉碎或切片生用外,還有炒黃,炒焦及炒炭等。中醫認為:檳榔生用善于殺蟲利水,但消積下氣之力較強,炒黃使藥性緩和,用于挾虛患者,不致因克伐太過耗損正氣,炒焦可增強消食導滯作用,炒炭則增強消積治血痢的功能。《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收載有核榔和焦檳榔。藥典規定焦檳榔的性狀為:本品呈類圓形薄片,直徑1.5~3cm,厚1~2mm。表面焦黃色,可見大理石樣花紋。質脆,易碎。氣微,味澀、微苦。鑒別項下主要采用顯微鑒別和理化鑒別控制其質量。
目前,中藥顏色的控制一直采用具有經驗的技術人員的主觀感受評判,其結果缺乏客觀性和穩定性。為了將人們對顏色的主觀判斷客觀化、量化,更有效的控制中藥的顏色及其質量,就可以使用專業的顏色檢測儀器色差儀。
采用色差儀對焦檳榔半成品及成品的外部顏色進行客觀的評價,即量化焦山楂“表面焦黃色”這一指標。由于檳榔炒焦過程中顏色是逐漸加深的,即亮度降低,因此就可以使用色差儀測量藥材顏色L*值的變化。
樣品制備:取凈檳榔,投入鍋溫適當的滾筒炒藥機中,以老藥工的傳統經驗為標準,炒至檳榔外表焦黃色。
顏色測定:采用色差儀對焦檳榔成品表面顏色進行直接測定。測定條件:光源D65,標準觀察角度2°,照明口徑?50mm,儀器誤差△E*ab0.6以內,重復性標準偏差△E*ab0.07以內,色空間L*a*b*。玻璃培養皿的樣品裝量厚度為5cm。
數據分析:通過色差儀測定的L,就可以分析出檳榔炒焦的程度,進而管控檳榔炒焦加工過程的質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