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肉及肉制品大都從色、香、味、嫩等幾個方面來評價,其中顏色給人的第一印象最明顯,肌肉顏色是消費者選擇接受或者拒絕產品的基本評估標準之一。因此,為了準確的測量生鮮肉的肉色變化,保證生鮮肉的顏色品質,就可以使用食品色差儀。本文介紹了食品色差儀在生鮮肉肉色變化測量中的應用。

人們對肉及肉制品大都從色、香、味、嫩等幾個方面來評價,其中顏色給人的第一印象最明顯,肌肉顏色是消費者選擇接受或者拒絕產品的基本評估標準之一。肉的顏色主要取決于肌肉中的色素物質肌紅蛋白和血紅蛋白,在放血充分的情況下,前者約占肉中色素的80%~90%。肌紅蛋白本身為紫紅色,與氧結合可生成氧合肌紅蛋白,為鮮紅色,是新鮮肉的象征;肌紅蛋白和氧合肌紅蛋白均可以被氧化生成高鐵肌紅蛋白,呈褐色,使肉色變暗。鮮肉貯藏期間三種形態的肌紅蛋白(脫氧肌紅蛋白、氧合肌紅蛋白、高鐵肌紅蛋白)的相互轉化導致肉色的變化。
測定肉色的方法主要有比色板法、化學測定法、色差儀測定法等。傳統的比色板評定方法直觀、易操作,但易受外界光源和人為主觀因素影響,導致結果存在較大偏差。化學測定法即提取色素并測定其含量,耗費時間及化學試劑。目前,國內外多采用色差儀直接測定肉樣顏色,這種儀器將原始的三刺激值(X,Y,Z),通過一系列數學關系轉換,表示成易于理解的顏色數值,如L*、a*、b*等,從而獲得肉色的客觀量化指標。色差儀測定肉色具有明顯優勢:快速準確的色差數值有助于對原料肉進行肉色評定及等級劃分;監測原料肉的新鮮程度;及時了解工藝過程對樣品的影響等。
肉色客觀準確的儀器測量一方面為視覺特征描述提供支持,作為產品被接受或者拒絕的基本參考,另一方面為進行數據比較分析提供客觀公正的依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