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生活和居住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廣泛應用于家裝領域的裝飾板需求量日益擴大。由于實木裝飾板型材厚重成本高,大量耗費森林資源,面板圖案不易控制,人造板正逐漸替代實木裝飾板成為產品的主流。作為人造板面層用紙的裝飾紙,是在經過圖案印刷后,經水性樹脂浸漬,再涂布表層涂料等工藝加工制成的一種紙質裝飾材料,其印刷質量直接影響人造板的外觀。為了管控人造板裝飾的顏色品質,就可以使用色差儀。

人造板裝飾紙色差產生原因:
1.裝飾原紙的特性對色差的影響
裝飾原紙一般采用漂白硫酸鹽闊葉、針葉林木漿,其填料為亞微米級的鈦白粉,其具體生產工藝在此不做贅述。由于印刷裝飾紙在進行貼面前,需要浸膠,因此裝飾原紙不僅需要適印性,也要滿足浸膠的技術要求。裝飾原紙的技術參數包括:定量、透氣度、灰分、抗張強度、熱-PH值、平滑度、色牢度等等。這些技術參數的不穩定性,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會導致原紙出現色差。作為裝飾印刷的承印物,原紙的色差會造成印刷品色差。
2.裝飾紙印刷方式對色差的影響
由于裝飾紙印刷的產量大、專色多、底色大的特點,目前最廣泛的印刷方式為專色凹版輪轉印刷。在印刷的過程中,油墨配色、版輥及印刷機的操作,都會造成裝飾紙產生不同程度的色差。例如:在印刷及操作過程中,壓輥左右壓力不均勻,刮墨刀未調平,會使得印品出現橫向色差;再如印刷機速對油墨粘度的影響從而造成油墨轉移率變化,進而造成色差;再如烘箱干燥控制不當,造成紙張橫向套版不準造成的色差。
3.裝飾紙印刷用油墨特點對色差的影響
裝飾紙印刷油墨主要采用凹印油墨,凹印油墨分水性油墨和溶劑型油墨。傳統溶劑型油墨在使用過程中,甲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等有機溶劑污染環境,而一般水性油墨的溶劑為水和少量乙醇,不含揮發性有毒溶劑。由于裝飾紙使用于室內家裝產品上,裝飾紙印刷大多使用無毒的水性油墨。水性油墨的主要技術指標有:熱穩定性、粘度、pH值、色差、重金屬等,油墨是決定印品顏色一致性的主因,水性油墨本身的色差毋庸置疑會直接導致印刷色差;同時油墨的熱穩定性和PH值的波動會影響連接料的溶解性和顏料的分散性,導致油墨轉移和干燥上的困難而造成印刷質量問題,其中就包括印刷色差問題。
色差儀管控人造板裝飾紙的顏色品質:
人造板裝飾紙色差的評價及其分析有很多方法。對目前裝飾紙行業較多使用人工檢查色差,其穩定性和可重復性不高,配合使用分光光度計、色度計和密度計光電儀器采集數據以評價色差,成為裝飾紙印刷流程規范化的最重要的突破口。針對裝飾紙印刷特點,色差評價分印刷過程中的密度評價和最終成品的色度評價2種。通過密度計上采用的濾色片來分別測量Y、M、C油墨的密度值,取標準色樣和印刷品的同一位置,測量每一色油墨的密度變化。用△D表示。若△D在允許的范圍之內,則說明色差比較小,未影響到印品的顏色質量;如果超出了允許的范圍,那么說明色差比較大,該印品的顏色質量不合格。采用密度計進行色差評價,可以有效的避免采用人工主觀判斷所造成的誤差,并對產生的色差進行量化分析。同時通過密度對色差進行評價較為簡單,適合生產中的對色差的實時監控。
但對于最終成品而言,客戶對最終產品色彩的認同是最為重要的。密度測量結果無法明確有效地跟顧客進行信息交流,密度測量結果針對油墨,而非人眼。這種測量只能告訴我們正在印刷和已經印刷好的印品上的某種油墨的相對量,即在該測量部位的某種油墨量是否足夠,是否達到了期待的密度。而用光度計測色塊的光譜反射率,并由此計算出三刺激值或者由色度儀測量色塊直接得到三刺激值,經過色度檢測公式轉換得出△L、△a、△b及△E作為顏色標準。△L>0偏白,△L<0偏黑;△a>0偏紅,△a<0偏綠;△b>0偏黃,△b<0偏藍。通過對色差信息的分析,可以為確定專色油墨配方調整方向提供準確的依據,從而縮小色差,使印品的顏色與用戶期望更趨于接近。需要指出的是其中3個數據中任何2個數據的變化將影響色差評價,而△E有可能不變。例如:當a=l,b=2,L=3時,△E=3.74;a、b、L值的數字位置發生變化時,a=3,b=2,L=1時,△E不變但△a值卻已是原來的3倍。這時色差的評價不僅需要考慮△E,也需要對△D進行分析。也就是說密度計在控制生產色差的過程比色度計更精確,而色度計更能直觀的描述色差。因此在對色差進行評價時應將2者合理運用,以最大限度的指導實際生產和與客戶進行交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