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產品因其表面自然的粒紋和光澤,手感舒適而深受人們的喜愛。但皮革產品在生產的過程中,由于原料、加工因素等的影響,容易導致皮革產品在外觀上存在顏色差異,影響皮革產品的美觀效果。為了管控皮革產品的顏色品質,就可以借助于高精度色差儀。本文介紹了高精度色差儀在皮革產品顏色品質管控中的應用。

皮革產品色差產生原因:
1.加工工序影響
盡管目前很多工廠采用計算機進行控制以盡可能縮小生產中的可變性因素,然而差異性總是存在。盡管在染同種革的同一色調時采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由于染色皮革、染料、化工原料的批次及染色轉鼓、操作員、水質等都難以實現真正的相同。另外,在皮革染色的過程中,有許多因素影響染色效果,從染色前的鉻霖、復霖、中和及染色后的加脂及整飾對皮革的顏色外觀都有影響。另外,染料的種類,染料的規格,皮革品種,染色工藝對最終顏色外觀都有較大影響。加工時應盡可能縮小這些加工因素對批與批之間的顏色的影響。
2.原料的影響
皮革本身結構不均勻,部位差大。其首先導致革身各部位對光的反射特性不一致;其次,其使得染色時染料對皮革的上染率不同而導致染色很難達到均一。因此,在顏色測量時應統一規定在具有代表性的部位進行取樣,以減小爭端。另外,皮革染色不同于白底基質上的染色。由于現在大部分皮革生產還是使用鉻霖法,鉻鞣后皮革帶有的湖藍色對最終的染色較果有很大的影響。有經驗的染色師在配色時一般會考慮到應盡量消除或避免這一影響。
3.染料影響
盡管皮革染色常用的染色種類不是太多,主要為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不同的染料種類對皮革染色的機理不一樣,而且染色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并且不同廠家生產的染料不盡相同,就是同一廠家生產的同一種染色其批與批這間也可能存在著力份差異。而染色時往往會涉及到多種顏色染料相混合配色使用的情況,這就要求不同染料之間的配伍性要好,否則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色。因此,對于高要求的染色應選用穩定的染料,對于力份差比較大的染料在使用時其用量必須經過折算后使用。
高精度色差儀管控皮革產品的顏色品質:
在皮革產品的生產中,保證產品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盡可能地使其顏色與標準色樣一致或者使其本身的顏色均勻,減少色差,這就對產品的色差檢測技術提出較高的要求。在顏色科學發展的初期,目視法是主要的測色手段,但是這種方法因為受到照明條件、背景亮度、材料光澤、紋理、大小形狀及測色人員視覺和心理上的差異等方面因素的影響,缺乏準確性。即使采用同一個人多次重復判定或者不同人員的平均判定,其結果仍然會出現相當大的離散性和隨機誤差。因此,為提升皮革產品顏色檢測的準確性,提供可量化的顏色數據,就可以使用高精度色差儀。
高精度色差儀檢測皮革的顏色,模擬的是人眼看色的過程,其常用的是CIE Lab色空間,CIE Lab色空間由照度(L)以及有關色彩的a和b這3個要素組成。L軸以亮度表示黑白,其中,0為黑,100為白;a軸正值為紅,負值為綠,0為中性;b軸正值為黃,負值為藍,0為中性。所有顏色均可以通過Lab色空間感知并測量。以上數據也可以用來表示標樣與測試樣的色差,并通常以△Eab(總色差)、△L、△a和△b表示,其中,△L為正時表明測試樣較標準樣淺(偏白),△L為負時表明測試樣較標準樣深(偏黑);△a為正時表明測試樣較標準樣紅(偏紅),△a為負時表明測試樣較標準樣綠(偏綠);△b為正時表明測試樣較標準樣黃(偏黃),△b為負時表明測試樣較標準樣藍(偏藍);△Eab(或△E)為總色差,表示色差偏移的方向,值越大,表明色差越大。用戶只需打開高精密色差儀,選擇光源為漫反射光,利用儀器自帶的黑板和白板進行儀器調試,用儀器測定白板選為對照,將測量口徑緊貼皮革產品樣品表面,不漏光,就可以得到△Eab、△L、△a、△b值。根據色差儀測量標樣與試樣的色差指標值,就可以評價皮革產品的顏色差異程度,進而管控皮革產品的顏色品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