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一種常用的交通工具,其在使用的過程中,由于車身磕碰或者油漆老化脫落,就需要進行補漆。特別是一些金屬漆,在補漆的過程中,由于油漆調色工藝、噴涂工藝等的影響,就會導致補漆顏色與原漆顏色存在色差,影響汽車的美觀。為了保證補漆顏色與原漆顏色的一致性,就可以使用色差儀。本文介紹了色差儀在汽車金屬漆補色后顏色品質管控中的應用。

汽車金屬漆補色色差產生原因:
1.噴涂環境影響
對于金屬漆噴涂來說,由于金屬漆本身帶有的各類化學元素并不穩定,所以其顏色也會受到環境影響,不同的環境因素對金屬漆顏色深淺有著直接影響。在汽車補漆過程中,如果溫度過高,則會降低顏色深度;反之,溫度過低會提升顏色深度。此外,氣候也會對金屬漆造成影響,晴朗的天氣中,金屬漆的顏色會更淺(主要是受到紫外線的影響);而在陰雨天,由于紫外線較少,此時的金屬漆顏色會更深。
2.油漆產品的影響
不同廠家所提出的金屬漆的材料配比不同,所以上在功能、施工方面也存在著些許差異。在汽車補漆當中,很多汽車出現顏色差的主要原因都是因為產品差異造成的結果。
3.油漆漆黏的影響
金屬漆黏度越稀,最終補漆的顏色越淺,這是因為金屬漆中的分子密度小,所以在顏色上更加淺淡;反之,黏度越高,補漆的顏色就越深,金屬漆中的分子密度大,因此顯得顏色更加深沉。
4.油漆調色工藝的影響
在金屬漆調色施工當中,需要在充足的陽光下觀察涂膜的閃光度、涂膜顏色、側面反光度等,這些因素都是影響金屬漆顏色差的主要因素,調色是施工中的重要一環,如果調色工作不到位,想要在后續施工工藝中彌補色差十分困難。
5.噴涂工藝的影響
在施工的過程中,金屬漆的閃干時間、噴涂距離、噴涂膜厚度等的都會對金屬漆的顏色產生影響。如果閃干時間越長,則顏色越淺;閃干時間越短,顏色越深。噴涂距離越遠,則顏色淺,這是因為遠距離噴涂會讓金屬漆噴涂表面更大,因此分子密度更小;近距離噴涂,則顏色深,相比遠距離噴涂,在噴涂量相同的情況下,噴涂面積小,所以分析密度大。噴涂膜厚度越大,顏色越淺;噴涂膜厚度越小,顏色越深。
色差儀管控汽車金屬漆補色后的顏色品質:
物質的顏色是由人眼視覺得到的,是大腦對透射在視網膜上的不同性質光線進行辨認的結果。傳統的汽車金屬漆顏色差評定方法就是通過主觀目視評測,不過由于人眼目視觀察的主觀性差異,為了更加準確的評定汽車金屬漆補漆的色差,就可以使用色差儀來進行光譜測量。
光譜是顏色的基礎,光源本身發出的顏色稱作光源色,我們通常觀察到的物體顏色稱作物體色。物體色是由物體的本質,即物體的內部結構決定的。物質能夠呈現各種顏色,是因為物質在光源提供的能量作用下,構成物質的粒子中的電子發生躍遷,選擇性地吸收或發射某些特定波長的光,從而顯示其特有的顏色。
色差儀是利用儀器內部的標準光源照明來測量透射色或反射色的光電積分測色儀器。物體的顏色一般用色調、色彩度和明度這三種尺度來表示。色調表示紅、綠、黃、藍、紫等顏色特性。色彩度是用等明度無彩點的視知覺特性來表示物體表面顏色的濃淡,并給予分度。明度表示物體表面相對明暗的特性,是在相同的照明條件下,以白板為基準,對物體表面的視知覺特性給予的分度。
色差儀評定汽車金屬漆的顏色,模擬的是人眼看色的過程,其常用的是CIE Lab色空間,CIE Lab色空間由照度(L)以及有關色彩的a和b這3個要素組成。L軸以亮度表示黑白,其中,0為黑,100為白;a軸正值為紅,負值為綠,0為中性;b軸正值為黃,負值為藍,0為中性。所有顏色均可以通過Lab色空間感知并測量。以上數據也可以用來表示標樣與測試樣的色差,并通常以△Eab(總色差)、△L、△a和△b表示,其中,△L為正時表明測試樣較標準樣淺(偏白),△L為負時表明測試樣較標準樣深(偏黑);△a為正時表明測試樣較標準樣紅(偏紅),△a為負時表明測試樣較標準樣綠(偏綠);△b為正時表明測試樣較標準樣黃(偏黃),△b為負時表明測試樣較標準樣藍(偏藍)。
用戶只需打開色差儀,選擇光源為漫反射光,利用儀器自帶的黑板和白板進行儀器調試,用儀器測定白板選為對照,將測量口徑緊貼汽車金屬漆樣品表面,不漏光,就可以得到△L、△a、△b值,進而對汽車金屬漆的顏色進行評定,有效的管控汽車金屬漆補色后的色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