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絲綢具有天然光澤,色彩柔和而又穿著舒適,這是其它原材料棉、麻、化纖等織物所不可替代的,歷來暢銷不衰。但其在生產的過程中,由于生產工藝的不穩定性,極易出現色差瑕疵,影響產品的推廣與銷售。為了管控真絲綢的顏色品質,就可以使用色差儀。本文介紹了色差儀在真絲綢顏色品質管控中的應用。

真絲綢織物染色色差產生原因:
1.繃挺架的影響
卷染機的卷染,屬半浸形式的平幅染色。為了防止織物在染色過程中發生縱向起皺,卷染機的兩只卷布滾筒下面都各自設置了一只弧形繃挺架。繃架的弧度,根據織物的厚薄不同,要求也不相同。如果經常隨意調節繃架的弧度,久之很容易產生弧度的左右偏差,而且繃架弧度的調節是一件細致的工作,技術要求較高,并隨著設備使用時間的延長,越容易出現這種偏差。繃架弧度的不合適與左右弧度的不均一,都會對染色物的刮液率形成左中右不勻,就很容易產生左中右色差。
2.卷綢張力的影響
對卷染機卷布滾筒的卷繞張力要作好控制,這不但為了防止皺印,還為了防止產生左右色差。在實際運轉中,用一只調節手閘來控制兩只滾筒的張力,往往難于做到兩只滾筒的張力統一。常常會形成一只滾筒的卷繞張力調節合適后,作反方向運轉時,另一只滾筒的卷繞張力并不呈一致,不是偏大了,就是偏小了。此時,若對另一只滾筒作重新調整,再反方向運轉時,對原滾筒的張力又會發生差異,因此就會產生色差。
3.左右溫差的影響
卷染機的左右溫度發生差異時,也是產生左右色差的因素之一。隨著設備使用時間的延長,容易發生左右溫度不一的現象。這是因為加熱蒸汽管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受織物上掉落下來的散纖維堵塞日趨嚴重,導致輸出蒸汽管輸出蒸汽量的不一,形成左右之間的溫度差異。溫度不一致,就會導致染色的不均勻,進而導致色差的產生。
色差儀管控真絲綢織物染色后的顏色品質:
目前在國內真絲綢的色差主要是由人眼觀察后主觀作出評價。色差屬于人的一種心理感覺,這當中有一個復雜的視覺心理過程。人對色差十分敏感,正常人眼可分辨約一千萬種不同的顏色,一般可識別的商品顏色約有五十萬種,但由于各人目光差異大,有疲勞現象和有主觀傾向,而且心理、光源、照明條件、背景、試樣大小均對色差測定產生影響,目光測量色差其結果往往因時、因地、因人、因條件而異,所以要定量鑒定色差的大小和確定各個屬性上的差異程度,目光的這種能力就顯得不夠理想了。色差儀作為一種“標準眼”,它根據國際照明委員會(C1E)推薦的測色原理,采用標準的照明條件和觀察條件,排除了人為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干擾,能做到“鐵眼無私”,從而客觀、準確地測量顏色的色度,以及相近顏色之間微小的差別,因而在紡織、印染、油漆、塑料、印刷、皮革等行業獲得廣泛地應用。色差儀測得的定量數值將日益成為國際上貿身往來通用的顏色語言。
色差儀的工作原理簡單地說就是模擬人眼的視覺系統,利用儀器內部的模擬積分光學系統,把光譜光度數據的三刺激值進行積分而得到顏色的數學表達式,從而計算出各種色度指數及對比色后的色差值。色差儀在測量真絲綢的顏色時,通常采用的是國際通用的CIELAB色度空間,除了得到整體色差ΔE之外,還有三個數據,分別為L、a、b,代表物體顏色的色度值,也就是該顏色的色空間坐標,任何顏色都有唯一的坐標值。其中,L代表明暗度(黑白),a代表紅綠色,b代表黃藍色,△L+值表示偏亮,△L-值表示偏暗,△a+值表示偏紅,△a-值表示偏綠,△b+值表示偏黃,△b-值表示偏藍。通過對這些色度數據和色差值的分析,就可以對真絲綢的偏色情況及色差程度作出評判,進而調整生產工藝,管控真絲綢的顏色品質。用儀器方法測定顏色,不但能夠精確、定量地測定顏色和色差,而且比目測法更為科學客觀,且不隨時間、地點、人員變化而發生變化。因此,采用色差儀全面替代目視法測定樣品色澤勢在必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