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質亞光磚作為一種建筑裝飾材料,具有吸水率低、耐腐蝕、抗風化、抗凍性能好、色澤柔和、易清潔等優點,而倍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但其在生產的過程中,由于色料、原料、含水率、配料、燒成制度等因素的影響,極易產生批量色差,影響產品的美觀效果。本文介紹了色差儀在瓷質亞光磚批量色差缺陷檢測中的應用,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了解一下!

瓷質亞光磚批量色差缺陷產生原因:
1.色料的影響
色料質量及其穩定性是影響產品批量色差缺陷的最直接和最基本因素。不同批次進廠色料或同批進廠色料的質量波動,都會直接導致產品色差缺陷。
2.原材料質量波動的影響
瓷質亞光磚色點裝飾方法類似無釉拋光磚裝飾方法,即白料與顏色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勻后,再壓制成形、燒成與分級。原料中著色礦物質的波動,特別是Fe2O3、TiO2含量的變化,勢必影響基礎白料的白度。原料中各組分的變化,也會導致批量產品間出現色差。
3.原材料自然含水率的影響
由于外界環境變化影響原料自然含水率及水分分布均勻性,或由于自然含水率檢測欠準確,容易導致配方換算與操作出現偏差,因而造成基礎配方不穩定,以致產品出現色差。
4.配料的影響
配方是影響瓷質亞光磚批量色差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配方的組成對產品色差的影響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其中的著色礦物直接對產品燒成顏色的影響;第二類是配方中有害雜質礦物對產品燒成性能的影響;第三類是配方中一些主要組成對產品性能的影響。配方中的這些著色劑、有害雜質及主要成分含量的波動,會導致產品的燒結程度發生變化,進而影響產品的呈色。
5.球磨紙漿的影響
坯料研磨后的顆粒越細,其比表面越大,活化反應能力也越強,越能加快燒結反應速度,縮短反應時間,促進玻化。同樣在瓷質亞光磚坯料中,加入顏料研磨越細,著色能力越強。因此,泥漿細度的變化,可能導致色差出現。
6.燒成制度的影響
燒成制度的對色差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燒成曲線變化的影響。燒成溫度與燒成周期變化會影響產品燒結程度與白度,產生色差。瓷質亞光磚采用氧化氣氛燒成,紅棕、艷黑等顏料對氣氛的敏感性很高,一旦氣氛出現波動,即會影響顏料的呈色,從而產生色差。二是窯爐橫向溫差的影響。窯爐橫向溫差偏大,容易導致窯爐同一排磚產生色差缺陷,這種色差常呈逐漸過渡狀,一般窯爐越寬,這種缺陷越明顯。
色差儀在瓷質亞光磚批量色差缺陷檢測中的應用:
我們看到的色彩是人眼在接受光的刺激后,視網膜的興奮傳送到大腦中樞而產生的感覺。每個人的視覺并不是完全一樣的,即使在正常視覺的群體中間,也有一定的差別。所以,每個人的色彩感受有所差異,而且與當時的周圍環境、生理狀況、心理情緒都有關。當觀察瓷質亞光磚顏色時,必須保持各項條件恒定,只有這樣比較顏色才有意義。因此,為了保證測試環境的穩定性,就可以借助于專業的測色儀器,常用的就是色差儀。
色差儀是仿照人眼感色原理研制,由照明系統、探測系統和數據系統三部分組成,照明、探測部分分為“0/45”、“45/0”、“d/0”、“d/8”等測量一觀察方式。其中“0/45”是模擬人眼觀察角度而設計,光源由45°角射入,0°角進行測量。“d/8”積分球式色差儀是用一內壁涂白的球漫射照明樣品,在8°角測量,此結構可以更好的測試固體的反射與液體的透射。數據系統則是通過數值表達被測物體的顏色。目前色差儀最常用表示顏色的方法是Lab色空間法,其中L是樣品顏色的亮度;a、b是色方向。+a為紅色方向、-a為綠色方向、+b為黃色方向、-b為藍色方向。通過通過色差儀測定的L、a、b值,能全面反映出瓷質亞光磚表面色度或內部組織所存在的偏差,從而更精確地比較不同樣品之間的色差。另外,根據色差儀檢測數據還可以設定一定的容差范圍,在進行品質控制時,測量的樣品與標準顏色之間色差值在容差范圍內即為合格品,超出則為不合格產品。通過使用L*a*b*色空間,使生產控制實現數據化。具體步驟如下:
1.樣品制備
在測試之前首先需要選擇合適的樣品,如果樣品表面有明顯的污漬、劃痕等,就會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并且由于色差儀測量孔會多次接觸樣品,未經處理的樣品表面污漬就會污染色差儀測量口徑。
2.色度值測定
打開色差儀,用標準黑腔對色差儀進行全黑校準,校準完成后用標準白板進行全白校準;校準完成后,選用白板作為樣品測定,保存樣品值;然后使用色差儀對瓷質亞光磚樣品進行測定,測定每組樣品的L*、a*、b*值,每個樣品測多次,求平均值。
3.色澤分析
根據色差儀測定的L*、a*、b*,根據色差公式計算出色差值△L*、△a*、△b*和△E值,分析瓷質亞光磚的偏色情況及色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