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內飾件是汽車的一個組成部分,其顏色品質對汽車的整車質量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對汽車內飾件色差進行檢測,是汽車產品設計與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流程,是消除外觀質量問題的關鍵步驟。本文介紹了手持式色差儀在汽車內飾件色差檢測與管理中的應用。

汽車內飾件色差檢測的重要性:
汽車內飾色彩差異是指內飾零部件與標準樣板之間存在這視覺上的不同及兩個設計狀態色彩相同的件之間由于材料和加工工藝的不同產生的視覺差異。色差差異廣泛存在于內飾設計的各個階段,色彩差異會導致內飾品質感下降,引起用戶的抱怨,影響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內飾中色差產生的原因可分為三類:色彩配方不同、材料不同以及加工工藝不同。以注塑件為例,產品可以呈現不同的顏色是由于添加了色粉,色粉的供應商不同,色彩的配方不同以及色粉的加入比例不同,都會導致零件色差的產生。在汽車內飾中材質種類多,從類別分有塑料、皮革、織物、橡膠,這些不同的材質本身的特性不同,塑料、橡膠的顏色通過添加色母產生,皮革、織物通過染料染色來實現。加工時所需的加工工藝不同,這眾多的不同會導致最終的顏色有差異。零件表面的處理方式也是影響產品顏色統一的原因,表面紋理的深度不同、表面光澤度的差異會直接導致視覺上的差異。兩個零件對比標準色板時色差都在合格范圍內但由于色差的偏差方向不同會導致兩個零部件之間產生色差。
內飾色差在開發設計中屬于質量問題,不僅外觀上無法帶給使用者美的感受,并且會給企業帶來利益上的損害。在設計開發中首先進行的是樣件和標準色板之間的色彩評價,它決定著樣件的色彩合格率,樣件與標準色板色差越小顏色一致性越高,裝車配合色差問題概率越小;零部件裝車配合時的色彩評價影響著量產后的色彩統一以及調整色差的效率高低。
內飾色彩評價是感性而又嚴謹的工作,從產品設計的前期貫穿整設計流程,它是消除外觀質量問題的關鍵步奏,是基礎配色工作也是重要工作流程。內飾色彩評價是重要的質量提升工作。
色差儀在汽車內飾件色差檢測與管理中的應用:
顏色是一種物體表面光線刺激人眼并反饋到人腦的感覺。色差是指單個物體或者多個物體表面之間存在的顏色差異。物體的基體材料、外觀結構、表面涂層、生產工藝等諸多因素都會導致目視色差。色差的存在會降低目視舒適性。當前客戶對車內裝飾要求越來越高,彩色飾條起到車內裝飾美觀、色彩鮮艷等作用。在使用車輛時,內飾飾條長時間處于消費者可見范圍內,因此要避免不同飾條之間出現明顯色差。不同的人對色差的敏感性不一樣,只有當顏色差異很大或者幾乎沒有差別的時候感覺才一致。同時人也很難完全擺脫主觀意識的影響而做出精準的色差判斷。即便今天可以接受的色差偏差,到了第二天也可能被自己否定掉。因此需要借助儀器測量技術,將顏色指標進行量化。而汽車行業比較常用的測色儀器就是色差儀。
色差儀在測量顏色時,使用的是當前國際上比較廣泛的由國際照明委員會CIE推出的Lab顏色模型。該顏色模型通過分光光度法進行測量分析,測量數據精度較高。可以通過比對標準板色差容差數據和零件測量數據來判斷是否存在色差。在Lab顏色模型中,L代表明度,正向為白色,負向為黑色;a代表紅綠色相,正向為紅相,負向為綠相;b代表黃藍色相,正向為黃相,負向為藍相。在該顏色空間中,某一顏色的色差容差值△E*ab值可以通過△E*ab=[(△L*)2+(△a*)2+(△b*)]1/2來表示,其中△L為明度差,△a、△b為色度差。當△L值為正值,說明該樣品偏亮;反之則偏暗;當△a值為正值,說明該樣品偏紅;反之則偏綠;當△b值為正值,說明該樣品偏黃;反之則偏藍。根據色差儀測量的顏色數值或設置的容差范圍,就可以對顏色差異值進行評定,通過顏色差異值,進行生產工藝的調整,保證內飾件顏色的協調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