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瓷彩面釉是指將搪瓷釉涂搪在金屬坯體上,經燒成后能同坯體牢固結合,對坯體具有保護作用和裝飾作用的一種產品。其在生產的過程中,由于色釉、施工工藝及加工工藝等的影響,會產生色差。本文對搪瓷彩面釉色差產生原因及色差管控方法做了介紹。

搪瓷彩面釉色差產生原因:
1.搪瓷基釉的組成發生變化
由于彩色基釉的用量一般說來是不大的,廠內目前從配料、熔制和襄粉工序很難做到設備專用。在混砂機、球磨機、熔粉爐換料時,由于設備清理不凈,造成部分混料、污染現象發生,從而引起基釉的組成變化。磨加相同含量的色素于不同批次基體釉料中,會引起彩色釉色差的變化。
2.彩面釉化學成分的改變
如在配粉、熔制、磨制鈦四素色粉時,一般生產廠家的換料次序為:鈦奶油一鈦紅一鈦湖一鈦綠。若中間去掉某種瓷釉其順序不變。先進行生產的瓷釉會對后期生產的瓷釉造成一定的污染。剛換料時,污染稍重,隨著產量的增大,污染減輕,其色相也越純正。
3.磨加粘土種類及用量的改變
由于供應廠家的變更或種類的變化,引起粘土用量的增誠,從而使瓷釉的著色變化。
4.瓷釉熔制溫度和時間的變化
在搪瓷生產的過程中,瓷釉熔制溫度和時間的變化,都會導致瓷釉的顏色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5.著色原料組分及含量、供應廠家、批次的變化
有時同批不同色(深淺有差距),桶與桶、袋與袋之間有差別。即便是投產前先進行打小樣,調整磨加色素比例,熔加著色劑用量,也很難做到顏色的一致。
搪瓷彩面釉色差管控方法:
搪瓷彩面釉色差管控一般采用目測法,人眼作為最古老的顏色測量工具,對微小的顏色差別有很敏銳的辨別能力。人們長期利用目視比較的方法來區別產品的顏色質量。但是目測方法測量結果帶有主觀性,受到視覺適應性、人眼光譜響應的差別、測量時人的身體狀況(疲勞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為了客觀的量化顏色的差異值,就可以使用色差儀。
色差儀是常用的色彩測定儀器,根據國際照明委員會(CIE)色空間的色彩模型(Lab)原理,測量顯示出樣品之間的色彩△E及△L,a,b,可自動比較樣板與被檢品之間的顏色差異,通過設定明度(L)代表亮度,從洋紅色至綠色的范圍(a)代表紅綠相,從黃色至藍色的范圍(b)代表黃藍相,每個顏色都表現出1組相應的a,b,L,2個不同的顏色表現出不同的a,b,L的差值,就可以得到△a,△b和△L,通過色差公式△E=(△a2+△b2+△L2)1/2計算,求出差值。若兩個顏色都是按照L*a*b*標定的,則兩者的總色差以及各單項色差可用下列公式計算。
明度差:△L*=L*1-L*2;△L*>0表示樣品色比標準色淺,明度高;若△L*<0,說明樣品色比標準色深,明度低。
色度差:△a*=a*1-a*2;△a*>0表示樣品色比標準色偏紅;若△a*<0,說明樣品色比標準色偏綠。
△b*=b*1-b*2;△b*>0表示樣品色比標準色偏黃;若△b*<0,說明樣品色比標準色偏藍。
總色差:ΔE=[(ΔL*)2+(Δa*)2+(Δb*)2]1/2;△E(或△Eab)為總色差,表示色差偏移的方向,值越大,表明色差越大。
彩度差:△C*ab=C*ab,1-C*ab,2;△C*ab>0表示樣品色比標準色彩度高,含“白光”或“灰分”較少;若△C*ab<0,說明樣品色比標準色彩度低,含“白光”或“灰分”較多。
色相角差:△h*ab=h*ab,1-h*ab,2;△h*ab>0表示樣品色位于標準色的逆時針方向上;h*ab<0,說明樣品色位于標準色的順時針方向上。根據標準色所處的位置,就可以判斷樣品色是偏綠還是偏黃。
在比對黃酒標準試樣和樣品時,只需測量出標準試樣L*a*b*值和樣品L*a*b*值,再分別計算出標準試樣和樣品Lab的差值和樣品與標準品之間的空間距離△E*的結果即可評估出樣品和標準試樣之間的差異。若CIE△E*=0表示樣品和標準品完全一樣,沒有任何差異。當CIE△E*值越大說明標準試樣與樣品之間的差異越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