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品在生產的過程中,由于生產工藝的復雜性,不可避免地造成流水線上的成品與目標制品的顏色會有所差別。因此為了管控印刷品的色差,將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就可以使用印刷色差儀。本文介紹了印刷色差儀用于印刷品色差的檢測與分析。

印刷品的色差類型:
在商業交易過程中,對印刷品作適當的品質評價尤為重要,彩色印刷工藝的復雜性眾所周知,一件印刷品的制作,往往經過十數個步驟才能完成,其中涉及到各個環節。對于印刷品的色差可分為:
1.原稿色差:再現原稿的顏色階調是印刷復制的目的,使印刷品與原稿達到真假難分的程度就是主觀評價的最高標準。
2.同批色差:是指同一批產品在同一色相區的同一位置,不同印張之間的色誤差。
3.異同批色差:是指同一產品的不同批之間的色誤差,如果每批印刷的顏色都略有差異,當它們放在一起時,顧客會感覺這些商品有新舊之分,甚至懷疑它的內在品質是否會像外觀一樣不穩定,會引起對商品的不信任,自然也就引起生產廠家對印刷廠產品品質的不滿。
作為客戶和印刷者都希望這個顏色誤差的數值最好是零,但由于實際生產中各方面條件所限,完全消除顏色誤差是不可能的,只能通過加強各環節的品質管制,使產品的顏色品質差別控制在規定的色差標準以內。顏色公差是指客戶所能接受的印刷品與原稿或打稿樣張之間的色差。因此,在印刷品的生產過程中,為了指定印刷品的顏色容差,就可以使用色差儀。

印刷色差儀用于印刷品色差的檢測:
顏色是印刷品重要的外觀屬性,對于印刷品色差的管控,有利于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實踐中對于印刷品色差的評定方法主要采用目視檢測。這種檢測方法缺陷在于:主觀性強,測定結果主要依賴檢驗人員的經驗,測定結果因此會因不同觀察者而不同,準確程度無法得到有效控制。人工目測是離線檢測,不能達到實時檢測的要求,也就不能及時控制生產過程,成為提高生產效率和提高產品質量的制約因素。
隨著生產中各個環節的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已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人工目測方法已成為生產過程中的瓶頸。因此,為了實時、快速、準確有效地檢測出印刷制品的色差問題,就可以使用印刷色差儀。
色差儀作為光電測色儀器,其在測量顏色時是以CIE制定的CIELAB顏色空間為基礎,該空間為三維立體空間,圓球型,其中上下表示顏色的深淺(L*),周向表示顏色相(h),與中軸的距離表示顏色的飽和度(C*)。通常我們用直角坐標來表示,L*代表顏色的深淺坐標,a*代表顏色紅綠方向坐標,b*代表黃藍方向坐標。
通過印刷色差儀測量顏色樣品,我們會得到樣品的顏色在CIELAB顏色空間中的坐標位置,即L*、a*、b*數據,這樣我們就實現了顏色的數據化。如果測量兩個顏色樣品,我們會得到兩個顏色坐標數據,它們之差即是色差數據,即△L*、△a*、△b*。通過它們的正負號可以判斷顏色的偏差方向,比如若△L*=+0.8,△a*=-1.1,△b*=+0.3,即為樣品比另一個樣品顏色偏淺、偏綠、偏黃。通常我們采用△E*來表示兩個樣品的總色差,△E*實際上為兩個樣品在CIELAB顏色坐標中的空間距離,越小表示總色差越小,一般的顏色△E*小于1.0目視可以接受。通過色差儀測量的色度值與色差值,就可以對印刷品的色差進行判定,進而將印刷品的色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