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葉的顏色是煙葉重要的感官指標,在煙葉品質等級評價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對于煙葉顏色的鑒定評價主要憑借人的肉眼來進行,鑒定結果往往存在較大主觀偏差。因此為了量化煙葉的顏色指標。克服人眼的主觀性偏差,就可以使用色差儀。本文介紹了小口徑便攜式色差儀用于煙葉顏色信息的量化。

煙葉顏色對生產的重要性:
煙葉表面所呈現的顏色因煙葉內質體色素的存在而產生,顏色出現差異實質上是葉組織內總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的含量及比例發生了變化。煙葉成熟過程中,由于葉內各種生理生化反應的發生和進行,導致煙葉化學成分和物理性狀的改變,進而在外觀形態和色澤方面發生明顯的變化。隨著煙葉成熟度的提升,葉片顏色由綠色逐漸轉變為綠黃色、淺黃色甚至橘黃色,主脈變白發亮,支脈退青變白,因此顏色可作為煙葉成熟度的重要判別指標。煙葉烘烤過程中色素降解、類胡蘿卜素等黃色色素比例的增加導致煙葉表面顏色逐漸由青轉黃,煙葉顏色變化的程度反映了葉內有機物質分解轉化的進程,變黃達到要求后應快速排出煙葉水分使其干燥,烘烤期間操作人員通常依據煙葉顏色的變化進行溫度、濕度、風速等參數的調整。煙葉色素的降解過程伴隨著復雜的化學反應,烤后煙葉顏色表現出的差異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煙葉內化學成分含量是否處于適宜的范圍內,與內在質量關系密切。因此烤后煙葉顏色不僅是外觀質量評定的重要指標,也是國家烤煙分級標準中的第二分組要素,與整個煙葉生產過程息息相關。
小口徑便攜式色差儀用于煙葉顏色信息的量化:
煙葉顏色指新鮮煙葉經調制后呈現的色彩、色澤飽和度和色值狀態,是因色素的存在而產生的,因各種色素存在比例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顏色。它是國家烤煙分級標準中的第二分組因素,是烤煙外觀質量評價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烤煙的內在品質。
長期以來,對于煙葉顏色的鑒定評價主要憑借人的肉眼來進行,而人的肉眼對顏色的識別能力是有限的,每個人對顏色的敏感程度也有所不同,加上受外界環境多種因素的影響,鑒定結果往往存在較大主觀偏差。因此,為了量化煙葉的顏色指標,就可以使用色差儀。利用先進的色差儀對煙葉顏色進行色度學指標量化測量,不僅能大大減少因環境和人為等因素所造成的誤差,而且還可以提高測定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使用小口徑便攜式色差儀測定煙葉的顏色,首先需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樣品,然后以標準白板為基準,對每片煙葉的葉尖、葉中和葉基處分別取點進行測定。取點時在主脈兩側分別對稱取點(主脈與葉緣的中間點,盡量避開病斑),每片葉取10個點,其中葉尖和葉基處各取1對,葉中處取3對。測定的色度學指標主要包括L*(明度值),a*(紅綠色度值,正值代表紅色度,負值代表綠色度),b*(黃藍色度值,正值代表黃色度,負值代表藍色度),C*(飽和度),h°(色調角),△E(總色差值)。其中總色差△E是L*、a*、b*三項基礎顏色參數的綜合差值,反映了煙葉加工或儲藏過程中顏色的總體變化情況,其數值越大,表明顏色變化越明顯。通常L*E在[0,0.5]范圍內表示顏色基本無差異,在[0.5,1.5]范圍內表示略有差異,[1.5,3.0]范圍內視覺可以發現顏色細微的變化,[3.0,6.0]表示顏色差異顯著,[6.0,12.0]范圍內表示顏色差異極顯著,當△E>12時表示顏色出現明顯的不同。
通過色差儀定量表征煙葉的顏色,克服了環境、主觀因素的影響,更具客觀性。在煙葉分級和收購中,按照部位進行分組后,將煙葉顏色分組指標和色度分級指標進行量化,可以使用色差儀進行量化,在彌補人工感官方法缺陷的同時,使煙葉分級更加準確及便捷。以色度學理論為前提,對煙葉顏色色度學指標進行科學合理的量化測定,為煙葉外觀質量的評價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也為煙葉的智能化分級、收購、調撥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對充分合理的選用煙葉原料,突顯產品質量風格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