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制是麻竹筍產品加工過程中常見的一種方式,它在對麻竹筍保鮮的過程中,還可以對麻竹筍的風味進行改善。但在腌制麻竹筍的過程中,腌制原材料等的影響,容易導致其色澤發生變化,影響產品的商品價值。本文介紹了色差儀用于腌制麻竹筍色澤的檢測與量化分析。

腌制麻竹筍色澤檢測量化分析必要性:
麻竹筍又稱甜竹、大綠竹、大葉烏竹,是叢生竹筍的一種,其生長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產量高,已成為我國南方栽培最廣的可食用竹筍之一?,F代營養學研究表明,竹筍中脂肪含量少,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豐富,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此外,竹筍中還含有許多的營養及生物活性物質,如氨基酸、類黃酮、多酚、甾醇等國。因此,竹筍具有較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
腌制是一種重要的蔬菜加工方式,它不僅是一種保藏新鮮蔬菜的方法,也是一種改善蔬菜制品風味的方式。研究表明,在腌制加工過程中,蔬菜的營養成分、風味、質構和色澤等都會產生重要的變化,從而影響蔬菜的食用品質。同時,對消費者而言,食品的質構和色澤是考慮其可接受性的重要影響因素。
因此,想要對麻竹筍的質構、微觀結構和色澤等方面在腌制加工前后的變化進行對比研究,從而探討腌制加工對麻竹筍質構和微觀結構及色澤的影響,旨在為腌制麻竹筍的工業化生產和食用品質控制提供有益參考,就需要對腌制麻竹筍的顏色進行準確的測定。
色差儀用于腌制麻竹筍色澤的檢測與量化分析:
對于消費者而言,腌制麻竹筍誘人的色澤可以抓住消費者的眼球,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對于腌制麻竹筍產品而言,顏色是品質的直觀彰顯,優質原料和恰當工藝成就的鮮亮色澤,代表著上乘質量,而黯淡或不均的顏色則暗示原料或加工可能存在問題。對品牌商來說,穩定獨特的顏色是形象的重要標識,消費者會因熟悉的顏色而加深對品牌的記憶與信任,一旦顏色波動,便可能動搖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影響忠誠度。所以,腌制麻竹筍的顏色于消費者、產品和品牌都意義重大。因此,為了準確的測量腌制麻竹筍的顏色,對其顏色進行量化分析,就可以使用色差儀。
色差儀作為精密的顏色分析儀器,其在測量腌制麻竹筍的顏色模擬的是人眼看色的過程,儀器通過內置的標準光源,照射腌制麻竹筍表面,然后儀器內置的光譜傳感器捕捉反射光信號并轉化為電信號,再通過數據處理系統,將腌制麻竹筍的顏色進行數字化的描述,進而有效的彌補人眼感官評價的主觀性缺陷。檢測時先進行樣品的制備,接著設置相應的測量參數,然后將儀器的測量口徑與腌制麻竹筍樣品表面緊密貼合,按下儀器的測量鍵,儀器就會給出相應的色度數據L、a、b值及色差值ΔE值等。L*值表示白度和亮度的綜合值,該值越大表明被測物越白亮;a*值和b*值代表一個直角坐標的兩個方向,+a*表示紅色方向,-a*表示綠色方向;+b*表示黃色方向,-b*表示藍色方向。△E是指麻竹筍腌制加工前后色澤變化差異的指標,△E值越大表示色澤差異越大?!鱁作為一個色度參數廣泛用來描述食品的色澤在加工過程中的變化。在許多研究都將△E=2作為視覺能否分辨的界限。當△E在0~2之間時,色澤的變化在視覺上是無法察覺到的;但當△E>2時視覺就可發現明顯的色澤變化。該檢測方式不僅能客觀、精準地呈現腌制麻竹筍的色澤特征,減少人為因素干擾,還能通過數據化記錄實現對生產過程中腌制麻竹筍色澤變化的動態監測,為優化發酵工藝、把控產品品質穩定性提供科學依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