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顏色的皮膚反映了不同的病癥,對皮膚的顏色進行量化分析,在皮膚科臨床診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色差儀怎么測皮膚顏色?本文對色差儀測皮膚顏色的顏色空間、方法及注意事項做了介紹。

色差儀測皮膚顏色常用顏色空間:
用國際照明委員會(CIE)規定的紅、綠、藍三原色光,對317名視覺正常的受試者進行顏色混合匹配試驗,匹配不同顏色所需要的紅(R)、綠(G)、藍(B)三原色數量,稱為光譜三刺激值,CIE-RCB光譜三刺激值。由于用CIE-RGB標定光譜色出現負值,計算起來既不方便,又不容易理解,因此采用CIE XYZ系統:該系統是在RGB模式的基礎上,用數學ガ法,選用三個理想的原色來代替實際的三原色,從而將CIE-RGB模式中的顏色三刺激值和色度坐標變為正值。
為了得到均勻的顏色系統,由CIEXYZ系統通過數學方法轉換得到CIEL*a*b*顏色空間。該空間由一個亮度(L)和兩個顏色(a、b)軸組成,亮度是一種表示灰度的尺度。它的值在0~100之間.0表示黑色,100表示白色。a*是從紅色至綠色之間的顏色飽和度,其變化范圍是+60~-60,正值表示紅色強度的變化;b*表示黃色至藍色之間的顏色飽和度,其變化范圍是+60~-60,正值表示黃色強度的變化.
色差儀測皮膚顏色方法:
色差儀測皮膚顏色是通過對被測皮膚表面直接測量獲得的與顏色三刺激值XYZ成比例的視覺響應,經過換算得出被測顏色的XYZ值,讓后將這些值轉換成CIELab顏色空間的色度值即L、a、b值。通過L、a、b值就可以對皮膚的顏色進行分析。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
1.儀器選擇與校正
選擇合適的色差儀,確保色差儀具有適合測量皮膚顏色的功能和精度,例如具有較小的測量口徑,以適應皮膚測量的局部性。然后按照色差儀的說明書,對色差儀進行校正,以保證儀器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2.顏色測量
將色差儀的測量頭輕輕放置在清潔后的皮膚表面,確保測量頭與皮膚緊密貼合,避免漏光。測量時應保持儀器穩定,避免晃動。按下色差儀的測量按鈕,色差儀會給出皮膚顏色的相關參數, L*、a*、b*值。為了獲得準確的結果,可以在同一部位進行多次測量,然后取平均值。如果需要測量不同部位的皮膚顏色,按照上述步驟在新的部位進行測量。注意在測量過程中,要保持測量條件的一致性,包括儀器的放置角度、壓力等。
3.數據分析
將每次測量得到的色差儀參數值準確記錄下來,包括測量部位、測量時間、測量值等信息,以便后續分析和比較。根據測量數據,可以分析皮膚顏色的顏色變化。
色差儀測量皮膚顏色影響因素:
1.測量部位影響
機體不同部位的皮膚顏色不同,主要反映了皮膚黝黑的程度、血管形成、血細胞比客和血容量的差異,影響黑素指數和紅斑指數,以及L*和a的變化。
2.身體姿勢影響
當健康人肢體下垂時,機體反射性地調整外周血管的緊張度,這種姿態性血管收縮反應減少了微循環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而垂直抬高肢體可減少毛細血管的流體靜水壓并引流部分血液。因此,肢體的姿勢變化可改變皮膚的顏色,尤其是紅斑指數、黑素指數、L*和a*的值。
3.測量探頭壓力影響
根據儀器裝置的大小和重量不同,在測量人體組織時應避免由它產生的誤差。有些測試探頭很大,可能會影響測試部位的準確定位。測試探頭對皮膚所產生的壓力使皮膚血管受壓迫,也可產生測量誤差。
4.測試溫度的影響
周圍環境溫度影響局部皮膚和機體的溫度。溫度變化可改變血管舒縮的程度,環境溫度升高導致血管擴張和紅斑,而寒冷引起發紺或皮膚蒼白,這些變化均可影響皮膚的顏色。
總之,影響皮膚顏色測量結果準確性的因素有很多,在測量時要將它們控制在同一水平,同時可采用在同一部位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減少測量誤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