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是醬鴨重要的外觀指標,是消費者選擇醬鴨產品的第一感官印象,如果醬鴨在顏色上不一致,就會引起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懷疑。因此,為了保持醬鴨顏色的穩定性與一致性,就可以使用分光測色儀對醬鴨顏色進行檢測。本文介紹了分光測色儀在醬鴨顏色測定與品質管理中的應用。

醬鴨色澤測定重要性:
傳統醬鴨的生產歷史由來已久,但受各地不同飲食習慣的影響,醬鴨的制作與口昧也得到了多元化的發展。各地醬鴨產品從做法上可劃分為兩種:一為使用醬鹵工藝,有熟化過程,這類醬鴨成品屬于熟食肉制品,可直接食用,準確來講應該叫做鹵鴨;另一種醬鴨則可以說是純粹的“醬”鴨,其主要工序便是使用醬油浸潰鴨體,無高溫加熱過程,故其銷售產品僅是預制肉制品,食用前需消費者自行完成蒸煮工序。
色澤是評價醬鴨品質的重要的外觀指標之一,但大多數的生產廠家,為了使鴨肉色澤更加穩定、誘人,在醬鴨生產中一般會加入一定量的發色劑與發色助劑。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是肉類腌制品中最常用的發色劑,其原理在于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經過一系列的生化反應得到亞硝基,亞硝基又與肌紅蛋白迅速反應生成亮紅色的亞硝基肌紅蛋白,遇熱后亞硝基肌紅蛋白釋放出巰基,變為鮮紅色的亞硝基血色原。使用(亞)硝酸鹽時輔以一定的發色助劑可以達到更好的發色效果,如抗壞血酸、異抗壞血酸鈉等。但由于加入量及生產工藝控制不嚴謹,會導致醬鴨色澤的不穩定,進而影響其品質。
分光測色儀在醬鴨色澤測定與品質管控中的應用:
對于醬鴨顏色的檢測,最為傳統的方法就是感官檢測。感官檢驗作為一種合理的外觀的檢驗方式之一,應用比較的廣泛。但是,感官檢驗在某些方面依然有著無法彌補的缺陷:其一,感官檢驗是一種主觀性較大的檢驗方式,從產線檢驗人員角度來說,不同的檢驗人員對同一類產品特性會有不同的評價,評價的差異會造成產品特性不同的檢驗結果;第二,感官檢驗是一種非量化手段,依靠的檢驗工具為人體器官,相對其他器具不嚴謹且無法計量,因此檢驗的條件要相對苛刻,不同的環境會造成結果的較大差異;其三,感官檢驗不具備有效的可追溯性?;谝陨锨闆r,感官檢驗已經開始不適用于節瓜果皮顏色額的檢驗,為了更加客觀、準確且量化描述節瓜果皮的的顏色,就可以使用色差儀。
色差儀作為光電測色儀器,常用的色度空間是CIELAB色空間,它是利用L*,a*,b*三個不同的坐標軸,指示顏色在幾何坐標圖中的位置及代號。它是基于一種顏色不能同時既是綠又是紅、既是藍又是黃這種理論而建立起來的,任何顏色的色彩變化可以用a*,b*數值來表示,任何顏色的層次變化可以用L*數值來表示,用L*,a*,b*三個數值就可以描述自然界中的任何色彩。色差儀在測量煙葉顏色時,采用的是CIELAB顏色空間,運用L*、a*、b*指標,以h*來作為驗證指標,可以定量表征不同的顏色主組之間的差異,飽和度c*和色值指標的變異系數可以來區分不同等級之間的色度差異。在使用色差儀檢測醬鴨顏色時,需要先對儀器進行黑白版校正,然后在醬鴨上取多點進行測定;測量時,將醬鴨平放在實驗臺上,取點時選取平整的表面,每個樣品進行測定。測定的色度學指標主要包括L*值(明度值)、a*值(紅綠色度值,正值代表紅色度,負值代表綠色度)、b*值(黃藍色度值,正值代表黃色度,負值代表藍色度)、c*値(飽和度)、h*值(色調角)和△E值(總色差值)。通過色差儀測定的這些顏色參數,就可以醬鴨的顏色進行評定。通過色差儀定量表征醬鴨的顏色,克服了環境、主觀因素的影響,更具客觀性,在彌補人工感官方法缺陷的同時,使醬鴨更加準確及便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